kaiyun体育官方网站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三十年坚守培养特色鲜
kaiyun体育官方网站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三十年坚守培养特色鲜明的体育保健康复专门人才长期以来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立足学校分类发展定位,坚守初心,凝练特色,深耕细作见成效,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人才。
【招办注】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设有本科专业两个,分别是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健康管理方向)、运动康复专业。
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数以万计的幸存者成为遗留永久性残疾(如截瘫)的伤残人士,这些人需要长期的康复医疗服务,由此促进了社会对康复的深刻理解和重视;中国经济发展的日渐向好和人们对伤病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催生了巨大的康复需求,使中国康复事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此,具体实施康复治疗技术的专业人员——康复治疗师,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初,首都体育学院就联合上海体育学院,论证并在全国高校中第一批开设了“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在当时大部分医院的康复工作还仅局限于“理疗”、甚至还没有“康复治疗师”这个职业称谓时,就开始致力于培养从事康复治疗工作、不同于康复医师和护理人员的专业人员。
1990年学院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1998年更名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明确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为“体育保健康复”。2005年本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品牌专业”,2008年获“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13年学院开始招收“运动康复专业”,学制4年,学生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同时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专业方向确定为“运动健康管理”,学制4年,学生毕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2019年运动康复专业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和2022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分别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坚守初心,凝练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首都体育学院很早就认识到运动对保障健康、促进康复的作用,也是最早对“体医融合”进行探索和实践的院校。三十多年来,我们始终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念,坚持特色发展,以“筑牢专业知识基础、突出实践应用技能、稳固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创新思维意识”为指导,充分借助体育学科的优势,增强学生对运动项目、运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运动伤病预防与康复治疗、运动健康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我们立足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医疗康复机构、体育科研院所、健康管理机构、健康科技公司、运动队等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人才,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
充分挖掘校外资源,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主动与社会对接。学院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外资源,主动对接康复机构和专业对口企业,在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医三院、北京老年医院(为我校唯一的“国家级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北京康复医院、战支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先农坛体校、李宁运动科学研究中心、阜外医院健康管理中心、AT运动康复中心、海思康运动医学诊所等近20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点(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外专业实习实践机会,形成对校内专业学习的互补,使学生专业技能得以提升。
依托志愿服务开yun体育app官网入口登录,拓展实践实训体系,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一是支持专业学生社团活动,服务校内师生开yun体育app官网入口登录,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学院建立了学生专业社团——“推拿社”,提供了专门场所,购置了设备器材,配备指导教师,为学生课后进行推拿手法,伤病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等实操训练提供保障。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利用专业技能承担了校运动队队员伤病治疗、术后康复以及临场比赛前的赛前防护和比赛当中受伤的紧急处理,以及为师生进行运动损伤治疗等服务。近年来,参加“推拿社”活动的学生为12支校运动队提供了保障服务,还为国安足球队队员提供了医疗辅助支持。二是开展校外专业志愿服务,服务社会人群,在实践中检验专业技能。学院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在北太平庄街道罗庄社区残疾人活动中心——“温馨家园”,指导残疾人朋友进行康复训练;在每年“全国助残日”,为残疾人朋友组织手工艺品义卖活动,号召广大师生关注残疾人事业。学生走进社区接收残障儿童的幼儿园,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助力融合教育,承担并完成了“倡导融合教育,关注残疾儿童”公益宣传片的拍摄和制作任务,作为志愿者协助幼儿园在海淀公园举办了“0-6岁融合教育火种行动”推广活动,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反响。
通过以上措施,学院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学生代表队连续在2019年和2021年全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多年以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考研和出国深造人数超过当年毕业生总数的20%开yun体育app官网入口登录,其中录取的国外高校包括英国拉夫堡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等名校。
专业设置以来,所培养的学生工作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医疗康复机构、体育科研院所、健康管理机构、养老服务中心等单位,北京各大医院如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医三院、北大医院、中国残疾人康复中心、北京康复医院、北京老年医院等康复科都有我们培养的学生,其中很多人已成长为业务和管理骨干乃至行业内有影响的人物,如北京康复医院肌骨康复中心肌骨疼痛科主任马全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治疗师长徐晖,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系副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师长侯来永、北京南山石健康管理公司技术总监刘新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安易等。马全胜发起成立的“联合物理治疗师协会”,在国内引进并推广Maitland标准手法技术,致力于在全国开展公益康复义诊;徐晖在国内率先引进和推广麦肯基治疗技术和SFMA评估技术,他们所做的工作,对推动国内康复治疗技术提高和规范化发挥了重大作用。许多校友利用专业能力,创新创业,积极来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助力母校人才培养。2004届毕业生李宜泽,创立北京博睿创维体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资产目前已经发展到千万级规模;2012届毕业生黄涛创建的“骨间康复”公司,已经成为中国运动康复产业联盟中的理事单位;2015届毕业生崔悦工作第二年就获了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金牌员工”称号,他自己创业成立的“东环康复中心”,获得公司的风险投资。他们应邀担任了学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助力学院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实践、技能大赛指导以及“双创”教育等多方面加强对在校生的指导,全面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健康中国202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的实施,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布局,“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构建,都对运动康复、运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跟高要求,为学院两个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